欢迎访问《空军工程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9-84786242 RSS EMAIL-ALERT
  • .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主管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

主办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

主编 :张建业

ISSN:2097-1915

CN:61-1525/N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东路甲字1号空军工程大学图书馆6层

邮政编码 :710051

电话 :029-84786242

Email:kgdbjb@163.com

学报荣誉
作者园地更多+
排行榜
  • 最高浏览
  • 最高下载
  • 最高引用
搜索 高级检索
    2025年 第26卷 第1期
    • 本期目次

      摘要:2025年26卷第1期目次

    • 航空发动机尾喷流大气透过率变化规律研究
      黄龙飞,李瑶,李益文,张浦幼森,陈戈,化为卓

      摘要:针对发动机红外辐射特性测试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难以全方位准确测量的问题,研究了3~5 μm波段发动机尾喷流不同角度和距离大气透过率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发动机尾喷流核心区的大气透过率相比自然环境下减小了5.65%。随着距离的增加,发动机尾喷流区域的大气透过率与自然环境的差异逐渐增大,在25 m、50 m路径上分别减小了22.64%、29.88%。同时,随着角度的增加,尾喷流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大气透过率现场测试提供方法支撑,并为评估发动机红外辐射特性提供数据支持。

    • 防除冰-吸波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多功能优化研究
      师宾1; 2,温佳明1; 2,刘蕊迪3,吴宏景1; 2,易贤3

      摘要:防除冰/隐身一体化材料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机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采用硅氧烷偶联反应制备了石墨/硅基凝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添加量对凝胶疏水性、导热性及吸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石墨添加量为40%时,硅基凝胶的疏水角为109.3°±2.3°,样品中央的温度为69.6 ℃ (100 ℃加热60 s),最大拉伸强度为0.512 1 MPa,有效吸收带宽6.83 GHz@1.61 mm(9.70 ~16.53 GHz)。通过对凝胶电导率和缺陷等微观因素的表征,阐明了硅基凝胶疏水、导热、吸波性能内在的耦合机制。该研究为同时实现飞行器的隐身和防除冰功能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的材料设计策略。

    • L型钛铝角片螺栓对接结构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郭轩,张引利, 刘彦杰, 刘洪权,惠战荣

      摘要:为研究螺栓偏心距离及安装方向对L型钛铝角片螺栓对接结构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螺栓纯拉伸、螺栓正装及螺栓反装3种构型共7组试验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纯拉伸构型获得螺栓的纯拉伸承载能力及破坏模式,正、反装构型获得偏心距离与安装方向对角片对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ABAQU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复现,通过Johnson-Cook模型定义螺栓的塑性及失效模型,数值仿真得到的模型刚度、失效模式及载荷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且能够清晰地描述螺栓裂纹的起始位置与扩展过程。通过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可知,由于偏心弯矩的影响,L型角片对接结构的破坏载荷远低于螺栓的纯拉伸承载能力,且随着偏心距离的增大而降低。相同偏心距离下,螺栓反装构型的破坏载荷略高于正装构型。螺栓纯拉伸及反装构型破坏模式为螺栓横截面断裂(Ⅰ型),螺栓正装构型破坏模式为螺栓头翘起破坏(Ⅱ型)。上述研究对L型角片螺栓对接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某型模压硫化小尺寸金属橡胶件橡胶面凸出量控制研究
      王翠红

      摘要:针对某型小尺寸金属橡胶件硫化后,环形橡胶面呈内外圈高,中间下凹的弧面,不满足设计要求,影响密封性问题,通过测量金属橡胶件胶面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金属端面的凸出量以及橡胶本身的下凹量的方法,间接描述橡胶面整体凸出量。采用控制变量法,从模具设计、模压硫化过程和测量前停放时间等维度进行试验,经试验发现,模具成型面设计成半径为50 mm左右的弧面可有效补偿胶面中间的下凹量,将橡胶坯料厚度控制在设计厚度的130%以上,硫化压力控制在6 MPa以上,加压速率控制在40%~60%,测量前停放不少于24 h,可保证橡胶面凸出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密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具成型面设计,调整橡胶坯料尺寸、硫化压力、加压速率,延长测量前停放时间可有效控制小尺寸金属橡胶件橡胶面凸出量。

    • 改进的Mixup方法定向攻击图像分类模型
      朱瑞1,马时平1,何林远1,梅少辉2

      摘要:针对当前遥感图像分类领域的对抗性示例定向攻击研究较少、黑盒攻击能力较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Mixup攻击的定向黑盒攻击方法。该方法旨在定向愚弄深度神经网络中的分类模型,发现其漏洞,使己方的高价值目标被检测为低价值或无价值目标。该方法首先是使用图像分类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图像的浅层全局特征,通过改变输入图像像素,将输入干净图像的浅层特征向目标类图像浅层特征逼近,实现定向攻击。之后,为了提高攻击的迁移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迭代步长的方法,提高迭代的效率。同时引入了模型级联的思想,使用多个不同架构的模型同时作为代理模型,使生成的对抗样本兼具多模型特征,提高攻击的迁移性。在多个遥感分类数据集上对多个模型进行测试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一种基于电磁态势数据匹配的辐射源定位算法
      刘金帆,王红军,徐浩然

      摘要:针对传统的基于传播特性的定位方法存在数据敏感且在采样不足时定位偏差大的问题,在可获取目标区域局部电磁传播特性的条件下,基于电磁态势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态势数据匹配的辐射源定位算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拟合出电磁数据,将该电磁数据与重构得到的目标区域原始电磁数据进行窗口滑动匹配,估计出辐射源的可能位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研究的算法在0.1感知节点占比条件下,定位误差小于64.7 m,且所需时间仅为0.334 s。

    • 一种基于改进编码器-解码器的阵列稳健波束形成方法
      刘子雄1;2,徐艳红1;2,崔灿1;2,王安义1;2,范旭慧1;2

      摘要:针对实际场景中不可避免存在的阵列误差所带来的阵列天线旁瓣电平抬高、零点移位甚至方向图畸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编码器-解码器的阵列稳健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分别设计了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中编码器和解码器分别起到阵列综合和阵列分析的功能。首先训练解码器,通过在该训练过程中考虑阵列误差,建立实际阵列的激励权矢量与阵列方向图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训练编码器,建立期望方向图与产生该方向图所需激励权矢量的映射关系,该过程需联合已训练好的解码器,不断迭代,最终求得最优激励权矢量。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存在阵列误差情况下16阵元的波束综合,实现了-20 dB低旁瓣下的-45 dB单零点和-40 dB多零点综合,实验结果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基于双层遗传算法的静态防空反导杀伤网构建方法
      付昱龙1,张海宾1,郭相科2,戚玉涛1

      摘要:在防空反导作战中,构建高效的杀伤网是确保反导任务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杀伤网构建问题的优化建模和求解是一个难题。从组合优化的角度出发,对静态的杀伤网构建问题进行优化建模并提出高效求解方案;针对杀伤网构建问题的特点,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使用一种基于双层规划的优化建模方案进行简化,通过任务分配和冲突消解的主从问题协同降低求解难度,随后设计一种基于双层遗传算法的求解框架进行优化实验。在4组不同规模的环境实验测试中,算法能够快速找到较优解,并且对较大规模问题能保持良好的求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可解释性。为防空反导领域的静态的杀伤网自主智能构建提供思路,可作为动态杀伤网调整的研究基础。

    • 基于PDW重构的智能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算法
      李晨轩1,张劲东1,李一鸣2,李明杰1

      摘要:针对脉冲丢失对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准确率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描述字(PDW)重构的智能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算法。首先根据到达时间(TOA)的一阶差分序列提取到达时间差(DTOA)频繁项;其次,根据频繁项获得雷达真实的脉冲重复间隔(PRI)以及PRI变化规律;再次,计算不同PRI情况下的脉冲数完成PDW重构,最后将重构后的PDW送入搭建好的时间卷积网络(TCN)识别机载雷达工作模式,该方法能够挖掘PDW序列中的时间关联性,可以更好地获取PDW序列的特征。通过仿真实验,该方法在脉冲丢失率小于70%的情况下,对于雷达工作模式的识别准确率能够达到95%以上。

    • 基于融合对策-进化算法的无人机空战决策研究
      姚颖1,吴宇1,邓嘉宁2

      摘要:以无人机一对一近视距空战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融合加权矩阵对策与进化算法,结合粗细粒度优化的空战决策方法。首先,基于实际作战情况建立无人机机动模型和空战态势评估优势函数;其次,考虑到基于机动动作库的离散变量优化与满足机动能力的连续型优化2种方式各自存在精度不足和计算代价高的问题,提出将粗细粒度优化相结合的机动动作决策框架。在粗粒度优化层面上,引入矩阵对策法,同时针对传统矩阵对策法机动权重参考选择保守的问题,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权重调整;在细粒度优化层面上,基于差分进化原理,进一步搜索更好的机动动作。仿真算例中,通过4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决策框架的有效性,基于轨迹预测的加权矩阵对策算法能够针对敌方的动作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 联合防空反导体系反无人机作战能力评估问题研究
      马万斌1,杨清清1,郑桂妹2

      摘要:反无人机作战是防空反导作战的重要内容,针对反无人机作战能力受联合防空反导体系的影响,脱离联合防空反导体系难以全面评估反无人机作战能力的问题,构建联合防空反导反无人机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联合防空反导体系下反无人机作战能力评估模型;运用博弈论思想,综合AHP熵权法主客观权值,优化评估指标权值,通过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评估联合防空反导体系反无人机作战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扩散模型的恶意代码数据集扩充方法
      李思聪1,王坚1,宋亚飞1,王硕2,冯存前1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支撑,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然而,在恶意代码图像领域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训练数据不足的情况。由于部分恶意家族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可能会过度拟合于这些稀缺数据,导致模型的性能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生成新样本的数据集扩充方法,通过学习从原始数据到噪声的转换过程,并利用反向过程还原噪声样本为新的相似样本,实现数据集的扩充,生成与原始数据集相似但不同的新样本,以缓解部分家族数据不平衡对分类检测任务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基于不确定场景的多决策风格智能任务分配方法
      刘家义1,王刚2,贾晨星1,付强2,明月伟1

      摘要: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具有高动态、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深度强化学习为其中的任务分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针对智能体在不确定场景中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不确定场景的多决策风格智能体架构,增强了智能体面对不确定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深度强化学习方法中单一奖励函数很难训练出符合人类决策逻辑的智能体问题,提出了基于事件的奖励机制,合理引导智能体学习;最后在数字战场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高寒环境下橡胶粉掺入对水泥砂浆的抗冻性能影响
      张静1,张新宇1,李婷婷1;2,朱楠3

      摘要:研究掺入橡胶粉的水泥砂浆作为高寒地区破损道面修复材料时,其抗冻性能否适配我国高寒地区机场对破损道面修补材料的要求。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橡胶粉水泥砂浆中橡胶粉目数和掺量对抗冻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确定其影响效果,通过SEM和XRD从微观角度揭示橡胶粉在水泥砂浆水化过程中对其微观结构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粉水泥砂浆中目数和掺量均对抗冻性能及抗压强度有显著性影响,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不显著;确定当橡胶粉目数为30目,掺量为50%时其抗冻性能最优;SEM形貌像显示橡胶粉掺入可阻断微裂缝发展,XRD结果显示30目橡胶粉更能保证橡胶粉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高效进行。

    •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局部锚固区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蒙朝美1,王观虎2,沈勇1,刘睿1,叶晖1

      摘要: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充分利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使水泥混凝土道面在承受荷载前处于双向受压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道面的承载力与耐久性。基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局部锚固区应力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模型试验,实测了局部锚固区纤维混凝土预制模块在预应力筋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了U形缺口形状对预制模块力学响应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局部锚固区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处于复杂受力状态,对称受拉时锚固区U型缺口顶部预应力筋所在截面的实测拉应变最大;U形缺口形状对预制模块实测应变影响较显著,梯形预制模块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但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力学性能较差,大倒角预制模块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力学性能好,但预留空间大,预制结构较重,小倒角的预制模块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介于梯形和大倒角形之间;相邻预制模块拼接缝隙显著增大了预制模块的实测应变,对称受拉是预制模块最不利的受荷条件,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拼接缝隙进行注浆处理,以改善预制模块的受力条件。

    查看更多
×
学报编辑部参加期刊数字化发展论坛系列活动